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惠州股票配资
7月11日是我国第二十一个航海日,也是“世界海事日”在我国的实施日。当日上午,2025年主论坛暨航海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,活动主题是“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”。
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世界级港口群,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1/3。图为青岛引航站工作船只。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
20多项活动呈现五大特色
本次主场活动包括论坛、研讨会、科普文化体验等20多项。主论坛发布了2024年中国航运发展报告,公布了2025年度安全诚信航运公司和船舶名单、2025年航海领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、2024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名单。
本次航海日有何特色?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。
一是突出专业视野与前沿探索。聚焦行业热点,今年新增船舶金融保险、游艇业安全发展、航海科技青年人才等论坛。
二是开展智库研讨,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。7月11日下午举行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,邀请“老交通智库”围绕科技创新推动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探讨交流。
三是搭建一线从业者的交流平台。今年继续举办船长轮机长沙龙和“港口工匠创新交流营”活动,为产业工人创新、创效搭建更高平台。
四是体现海南特色。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、扩大开放之年,在主论坛、港航企业发展论坛等活动中,特别设置相关环节,宣介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,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汇聚合力。
五是为公众提供全方位、多角度的航海科普文化体验。航海日活动期间继续推出全国航海科普季系列活动,今年还新增了两项特色科普活动,分别是首届“中远海运杯”水手结大赛、百川向海——“新红专”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之旅。
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
据介绍,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,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世界级港口群,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1/3,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攀升,为全球经贸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为全面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,交通运输部深化运输结构优化调整,大力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“公转水”,持续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,积极发展水水中转、江海直达运输,推动综合运输结构性降碳;加速航运能源清洁低碳转型,积极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推广,开展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改造,拓展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范围,有序探索交能融合发展的新模式;大力发展绿色港航基础设施,将生态保护理念和资源节约要求贯穿水运工程项目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运营、维护全过程,努力建设绿色港口、美丽航道;建立完善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体系,严格执行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制度,持续强化水上溢油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,切实守护碧水蓝天。
在行业各方共同努力下,我国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,水运绿色优势进一步发挥,航运业绿色发展的根基日益坚实。
将继续打造绿色航运新生态
数据显示,2024年,水路货运量达到98.1亿吨,是10年前的1.64倍;水路货物周转量达到14万亿吨公里,同比增长8.8%,在货物总周转量中的占比达到55.6%;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加速推进,上海港等主要港口成功实现船舶新能源、清洁能源加注业务落地运营,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港内作业绿色集卡占比突破60%;全国主要港口五类重点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已超90%,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量同比增长54%,国际干线集装箱船和邮轮靠港已常态化使用岸电;累计已建成52座自动化码头,应用规模、作业效率、位居世界前列;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,长江流域基本实现电子航道“一张图”全覆盖。
交通运输部表示,下一步,将继续打造绿色航运新生态,加快完善绿色航运政策体系,健全碳排放监测核算标准,推进新型动力技术装备研发,完善绿色能源加注产业链,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惠州股票配资,推动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,促进全球航运减排。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航运领域新质生产力,积极拓展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5G、北斗等新技术应用场景,统筹发展智慧港口、智慧航道、智能船舶,突出数据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,提升航运全要素、全链条数字化水平。
保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