🐟
老话说,“食无定味,适口为珍。”比如对于鲜味的鲜,各地的解读就极具地方特色。北方人有句话,“北吃香椿,南喝茶”,在他们的餐桌上,香椿就是那一口春之鲜;对“无菌不欢”的云南人来说,鲜之味则专属于野生菌汤;而福建人说,鲜之味则专属于辽阔的大海,是那一味生猛的海鲜。
这个假期,来福建尝尝“鲜”!
图源:漳州文旅
何为鲜?我们从字形结构上看,“鲜”字,左为“鱼”,右为“羊”。或许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就认为,鱼羊合烹,就是口中之鲜了。
展开剩余91%当东海的风裹挟着咸鲜扑向海岸线,福建人的味蕾便开始蠢蠢欲动。这里藏着中国最野性的海鲜江湖,从福州的闽菜精粹到宁德的山海至味,再到闽南的鲜辣交响,每一口都是大海的馈赠。
福州人博采烹调技艺,广纳四方风物,形成独到食俗。百余年前,近代福州崛起,饮食文化繁盛,以海味为基、烹调精细、格调高雅的中国八大菜系之一——闽菜,便在这一时期诞生。今日闽菜的主流,正在福州。
以上3图源:李艺爽
而偏居闽东一隅的宁德,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,以及历史悠久、别具特色的海耕文化,还有热情好客、容山纳海的渔家人民。
在《海错图》的序中,聂璜称自己“近客闽几六载,所见海物益奇而多”,在霞浦,丰饶的海洋物产激发着聂璜对海洋生物的好奇心,霞浦的渔民也成为他旅途中难以忘怀的知交好友。
独特的滩涂地形让这里有着格外丰富的海产资源,甚至还有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独特食材!笔架、苦螺、剑蛏、黄鱼、鱿鱼、石斑、海带、紫菜……全都是听名字就能让人口水直流!
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饮食历史造就的八闽美味,让许多朋友都想来一探究竟。
在闽南,泉州、厦门、漳州,代表了福建海文化的古朴。闽南古城、古村落的宁静,与海洋的喧嚣和谐共处。
图源:福建纪检监察
早在20世纪80年代,在福建就有个说法:武夷看山,东山看海。适合看海景的地方,必定也是产海鲜和吃海鲜的天堂。
图源:海上田园
东山有一种海鲜,名字里有个管字,还有一种海鲜,名字里有个鱼字。小管和鲍鱼,是东山岛的两张海鲜美食名片。
小管无论是白焯还是爆炒,都能将其鲜美之味展现地淋漓尽致。得以“海味之冠”的东山鲍更是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、营养丰富,炖汤、红烧都能令人垂涎三尺。
图源:东山岛文旅
因为足够鲜!在东山岛,海鲜食材从来不需要复杂的烹饪技巧,或白灼清蒸,或些许酱油鱼露,于舌尖处直接品味来自北纬23°独一份的鲜甜。
“鲜”字最早是由三条鱼组成,鱼或许就是祖先们最早尝到的鲜味。
在福建,有一种特殊的史前遗址类型,名贝丘遗址,也就是原始人吃完海鲜,留下的成片贝壳。其中福建闽侯昙石山是典型的贝丘遗址,可以说“福建海洋文化就从这里开始”。
图源:吴智瑜
昙石山是福建5000年饮食文化的基因载体,考古学家在此发现大量海螺壳、蚌壳等贝壳遗存,这些贝壳的底部还有被敲碎的痕迹,说明先民们已经懂得通过砸碎海螺的方式取出螺肉并食用。
图源:遇见闽侯
那时候的人们虽开创了吃海鲜的先河,但由于条件限制,食用方式不免粗暴且单一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海鲜种类不断被挖掘,地位也直线上升。
图源: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官网
60多年来,昙石山文化遗址经历了10次考古发掘,大量的文化遗迹和出土的2000多件文物证明,该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。
在已发掘出的众多文物中,有大量的石器、骨器、陶器、贝器,以及猪、狗、牛、羊、虎、象、熊、鹿等兽骨,其中石器以小型石锛为主,还有石镰、石斧、石刀、石镞、石钺等。其中,“中华第一灯”、昙石山人颧骨、原始瓷器、提线陶簋、殉葬男奴、陶釜等文物堪称“中华之最”。
由此可以看出,福建人爱吃海鲜爱喝海鲜汤,是有数千年传统的,从这件陶釜就能看得出来!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,由于昙石山人生活江河海边,主要靠捕捞鱼类和贝类为生,河鲜与海鲜不能混在一起煮,必须分门别类清炖出来才有口味。
以上图源:闽声文化
靠着山与海交融的慷慨馈赠,以及自身的勤奋与机敏,福建人在这片“有福之地”上,创造了斑斓多彩的生活。
这一口“鲜”,便也传承千年。
图源:统计微讯
“鲜”可以是鲜嫩的口腹之欢。福建沿海海域属于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,是寒暖流交汇处,海水纯净、无污染,浮游生物丰富,赋予了海鲜充足的饵料和适宜的生长环境。
图源:海连江
“鲜”可以是鲜明的文化传承。福建人对海鲜的烹饪方式多样且注重原汁原味,如白灼、清蒸、油焖、爆炒等,最大程度保留海鲜的鲜美。此外,还有红蟳饭、海蛎煎、海蛎饼、紫菜蛋花汤等特色海鲜美食,皆体现了福建人对自然食材的尊重和利用。
图源:小红书@爱干饭的Haliver
“鲜”也可以是鲜朗的情感寄托。从昙石山考古遗址发现的陶鼎和连通灶来看,福建人吃海鲜很早就从烤食转入煮食时代,这直接导致闽菜以汤汤水水偏多。
福建人戏言,食汤即是做人,在这里请客布菜时有“多喝汤,才有情”的风俗,“重汤与重情”既说明了福建人喝汤的讲究,也体现了福建人热情好客。
图源:遇见福州
在一箪食、一瓢饮中,人们品尝食物之鲜、生活之味。既然酸甜苦辣少不了,但是苦了加点糖、淡了加点盐,没有什么不可调和。当一个人的视野愈发开阔,阅历更为丰富正规配资公司官网,我们最终会回归岁月浸染或文火炖煮后的老熟状态,呈现出更为醇厚的鲜味,更加“耐人寻味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保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